拉姆呼吁德国足协改革,耐克巨额赞助应优先投入女足与青训发展
德国足球名宿菲利普·拉姆近日针对德国足协与耐克签订的高额赞助协议发表重磅言论,呼吁足协将这笔资金重点用于女足、青训及基层足球建设,而非单纯填补财务缺口,这一提议在德国足坛引发广泛讨论,被视为对足球资源分配不公的深刻反思。
耐克天价赞助引发争议
2024年3月,德国足协宣布与美国运动品牌耐克达成长期合作协议,自2027年起取代阿迪达斯成为德国国家队装备供应商,据德国《明镜周刊》披露,耐克提供的赞助金额高达每年1亿欧元,远超阿迪达斯此前报价,这笔交易因“抛弃本土品牌”遭到部分球迷和政界人士批评,而拉姆则将焦点转向资金用途的合理性。
“巨额赞助不能只停留在商业层面,”拉姆在柏林的一场足球论坛上直言,“德国足协必须明确承诺,将耐克资金投入女足联赛、青少年培养和基础设施升级,这才是足球的未来。”
女足发展亟待资源倾斜
拉姆特别强调女足领域的投入不足,尽管德国女足曾两夺世界杯冠军,但职业联赛(Frauen-Bundesliga)的商业化程度远低于男足,2023-24赛季,女足联赛场均观众仅约2500人,顶级球员年薪不足男足同级别球员的5%。
“如果我们希望女足持续保持竞争力,就必须解决薪酬差距和转播曝光问题,”拉姆指出,他建议足协仿效英格兰足总,将耐克部分赞助用于设立女足发展基金,包括:
- 提高俱乐部补贴:确保女足球队获得与男足同比例的赞助分成;
- 建设专属训练中心:目前德国仅30%的女足俱乐部拥有专业训练基地;
- 推动青少年女足普及:德国注册女足运动员仅占总数15%,远低于法国的35%。
德国女足国家队主帅马丁娜·福斯-特克伦堡公开支持拉姆的提议:“女足需要长期投资,而非仅在大赛前临时加码。”
青训体系面临“技术断层”
除女足外,拉姆还剑指德国青训体系的衰退,2014年世界杯夺冠后,德国青训成果显著下滑,2022年世界杯小组赛出局更暴露人才断层问题,科隆体育大学报告显示,德国U21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出场时间占比从2016年的22%跌至2023年的13%。
“耐克的赞助应成为青训改革的催化剂,”拉姆表示,他提出三项具体措施:
- 扩建区域性青训基地:目前德国仅7所精英青训学院覆盖全国,远低于法国的35所;
- 引入数据化选材系统:通过AI技术挖掘偏远地区潜力球员;
- 加强教练员培训:德国足协持有欧足联职业级证书的教练不足千人,仅为西班牙的一半。
多特蒙德青训主管拉斯·里肯坦言:“德国青训已落后于西班牙和英格兰,资金短缺导致许多项目停滞。”
基层足球的生存困境
拉姆的呼吁还触及德国草根足球的痛点,近年来,德国业余俱乐部因能源成本和场地维护费用飙升陷入困境,2023年,全国超200家俱乐部因财政问题解散,直接影响青少年参与度。
“耐克的每一欧元都应有一部分流向基层,”拉姆强调,他建议足协设立“社区足球振兴计划”,包括:
- 为小型俱乐部提供人工草坪建设补贴;
- 减免青少年会员注册费用;
- 开展“足球校园行”活动以扩大选材面。
德国足球爱好者协会主席托马斯·施奈德称:“如果没有健康的基层生态,职业足球终将沦为无本之木。”
足协回应与行业反响
面对拉姆的提议,德国足协主席贝恩德·诺伊恩多夫回应称“资金分配已在规划中”,但未透露具体比例,耐克德国公司则表态“支持足球平等发展”,但未承诺附加条款。
前德国国脚施魏因斯泰格在社交媒体声援拉姆:“足球不仅是生意,更是社会责任。”而批评者如拜仁慕尼黑监事会成员乌利·赫内斯则认为:“职业男足仍是收入核心,过度分散资源可能削弱竞争力。”
欧洲足球的变革趋势
拉姆的倡议并非孤例,近年来,挪威足协将国家队赞助收入的40%强制投入女足;西班牙足协通过《可持续足球法案》要求西甲俱乐部将2%营收用于青训,拉姆的提议若落地,或推动德国足球向“效率与公平并重”转型。
正如他在演讲结尾所言:“足球的伟大不在于合同金额,而在于能否让每个孩子获得平等的机会。”这场关于资金分配的辩论,或许将重塑德国足球的未来格局。